科学研究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及评价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及评价

 

吴安康1 陈继红1 赵明书1 张再霞1

 

(1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贵州 沿河 565300)

 

摘 要: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浓郁,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是休闲观光、游览度假、野外探险、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本文依据《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LY/T 1863-2009),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麻阳河自然保护区 旅游资源 评价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Mayanghe Nature Reserve

Wu Ankang Chen Jihong Zhao mingshu Zhang zaixia

(Management Bureau of Mayang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Yanhe 565300)

Abstract: Mayang River Nature Reserve has many scen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richness in natural resource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richness of cultural heritage, pleasant climate,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an ideal place for leisure, sightseeing, vacation, wilderness exploration, and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The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Mayanghe Nature Reserve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

Key words: Mayanghe Nature Reserve; 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东北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及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地理位置为北纬28°37′30″—28°54′20″,东经108°3′53″—108°19′45″,总面积3111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及其栖息地,属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经考察证实,保护区内分布有黑叶猴76群730只左右,是目前我国黑叶猴分布最密集,数量最多的地区,亦是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境内以喀斯特山地、喀斯特台原、侵蚀低山谷为基础,森林植物景观、野生动物景观、峡谷景观、湿地景观、洞穴景观、水文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多种自然生态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并存,自然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1 调查方法

笔者于2010年8—11月参加了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外业考察工作。2013年4月,参加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并承担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专题。在两次野外调查工作中,先后四次分别从务川及沿河两自治县深入保护区,进行自然与文化背景、生态旅游资源以及开发条件等方面的考察。采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和林业行业标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LY/T 1863-2009)对麻阳河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展了调查和评价。

2 旅游资源及分布特征

2.1 旅游资源特征

2.1.1 生物资源丰富

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17科292属478种,蕨类51种。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3种;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苏铁蕨、黄杉,香樟、润楠、花榈木、香果树、榉树等1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兰科植物有春兰、兔儿兰、建兰、蕙兰、三棱虾脊兰、黄花白及、金佛山兰等珍稀兰科植物20余种。有脊椎动物266种,其中兽类37种,鸟类149种,两栖爬行类32种,鱼类4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叶猴、豹、林麝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熊、大灵猫、猕猴、斑羚、穿山甲、雀鹰、红脚隼、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大鲵、胭脂鱼等27种。

2.1.2 自然山水奇特壮美

保护区位于大娄山脉北东,主要公布于乌江的两条支流,麻阳河和洪渡河的深切割沿岸地带。麻阳河、洪渡河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块边缘,出露地层为寒武纪和奥陶纪。区内海拔800—1000米以上地段地势开阔,800米以下则多为峡谷,向下侵蚀作用强列。在标高1000米,800米及500—600米处,尚有带状分布的山峰或侵蚀台阶,溶蚀盆地,尘洼地及平底溪谷等常出现在上述不同的分层高度,构成了颇具特色的层状山岳地貌景观。除切割很深的谷底溪流不断,地下水丰富外,大多数区域地表经流稀少,峰丛、洼地、漏斗、溶洞、陡崖、石峰等溶蚀地貌及崩塌地貌发育强烈景观奇特壮美。

2.1.3 气候宜人

保护区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类型。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湿度适中,冬凉,夏热,四季分明,有霜期短,生长季节长。年均降水量1158.7㎜。保护区的峡谷地带,由于箱状峡谷深切,谷底至由岭海拔相差大,在夏季,山岭烈日高照,气温达40℃左右,十分炎热。谷底由于阳光无法照射或很少照射,其气温随着海拔下降而降,平均每下降100米,温度下降2—3℃,使谷底的温度在25℃左右,十分凉爽宜人,这是保护区峡谷独特的逆温气候特征。

2.1.4 人文景观丰富

保护区涉及2 个自治县7 个乡(镇)40 个村。区内共有5 040 户,22 816 人,平均每户4.5 人。平均73 人/ km2。保护区内以少数民族为主。其中:在沿河自治县部分以土家族为主,以下依次为仡佬族、汉族、苗族;在务川自治县部分全部为少数民族,以仡佬族为主,苗族次之。保护区总人口按族别分:土家族占47%、仡佬族占33%、苗族占14%、汉族占6%。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四个土家族自治县之一,长期以来,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和睦相处,至今仍保留着土家民歌、摆手舞、肉莲花、打镏子、薅草锣鼓、傩堂戏、花灯戏等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和民间艺术,其中肉莲花曾三次获得全国金奖。是著名的”中国土家山歌之乡”。1934年,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红二方面军在沿河谯家土地湾建立了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因此沿河自治县也是云贵高原上唯一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务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隋开皇19年(公元599年)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丹砂古县、仡佬之源、铝土矿都、野银杏之乡”。作为仡佬族的发祥地和文化核心区,务川孕育了丰富的精神和物质文化,拥有全国唯一且保存最完好的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丹砂冶炼技术,还拥有众多独特的仡佬风情民俗等历史遗存。

2.2 麻阳河保护区旅游资源

2.2.1 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类型繁多的旅游资源。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对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旅游资源进行了统计和分类。详见表1。

 

表1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单体

A 地文景观

AA 综合自然旅游地

AAA 山丘型旅游地

锯齿山

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ACA 凸峰

三面红旗峰(石牌)

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

天生桥

ACF 岩壁与岩缝

麻阳河峡谷岩壁、思渠乌江峡岩壁、月亮石、国画石

ACG 峡谷段落

麻阳河峡谷、思渠乌江峡

ACL 岩石洞与岩穴

游龙洞、朱家洞

B 水域风光

BA 河段

BAA 观光游憩河段

洪渡河、兰字河、麻阳河

BAB 暗河河段

朱家洞暗河

BD 泉

BDB 地热与温泉

大河坝温泉

续表1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单体

C 生物景观

CA 树木

CAA 林地

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

CC 花卉地

CCA 草场花卉地

三脚木草场野花区

中坝草场野花区

CD 野生动物栖息地

CDB 陆地动物栖息地

黑叶猴栖息地

D 天象与气候景观

DB 天气与气候现象

DBA 云雾多发区

红丝云雾、三脚木云雾

DBB 避暑气候地

三脚木村

DBE 物候景观

火棘林秋色、阔叶林秋色

E 遗址遗迹

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贺龙部队长征路线、一口刀号军重要营垒和战斗遗址、猪圈门红三军征战遗址、雪花盖剿匪战斗遗址、牛皮塘剿匪战斗遗址、黄土解放军烈士纪念碑

F 建筑与设施

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老鹰岩黑叶猴野外投食点

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老院子烤烟地、边山农场

FD 居住地与社区

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

思渠土家族建筑

老院子仡佬族民居

FF交通建筑

FFC港口渡口与码头

思渠渡口

FG 水工建筑

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

老鹰岩灌溉渠

G 旅游商品

GA 地方旅游商品

GAA 菜品饮食

仡佬族特色饮食、土家族特色饮食

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烟叶、野生蜂蜜、柑桔、姚溪”贡茶”

GAE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雕刻、剪纸、刺绣、编织

H 人文活动

HC 民间习俗

HCA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土家族民俗礼仪、仡佬族民俗礼仪

HCB 民间节庆

仡佬族春节、吃新节、”三月三”

HCC民间演艺

仡佬族的”傩舞”、”踩堂舞”、”花灯舞”、”淘盆打挂子舞 “、”背桶舞”、”神砂舞”等。土家族的”摆手舞”

HCH 特色服饰

仡佬族服饰、土家族服饰

HD 现代节庆

HDA 旅游节

“中国·贵州(务川)仡佬文化旅游节”

HDB 文化节

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旅游文化节

7主类

15亚类

29基本类型

 

2.2.2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有众多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这些生态旅游资源由于空间分布、资源特色等多方面特征的差异,他们对于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根据生态旅游的资源属性,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可开发旅游资源、可借鉴旅游资源和辐射旅游资源。详见表2。

 

表2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表

资源属性

开发特点

旅游资源

资源空

间分布

可开发旅游资源

有较好的资源特色和开发条件,是生态旅游重点开发的旅游资源

三面红旗峰(石牌)、天生桥、麻阳河峡谷岩壁、麻阳河峡谷、游龙洞、朱家洞、洪渡河、麻阳河、朱家洞暗河、大河坝温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三脚木草场野花区、中坝草场野花区、黑叶猴栖息地、红丝云雾、三脚木云雾、三脚木村、火棘林秋色、阔叶林秋色、贺龙部队长征路线、老鹰岩黑叶猴野外投食点、老院子烤烟地、老院子仡佬族民居

保护区的实验区内

可借鉴旅游资源

与保护区实验区旅游资源相互补充,可以形成一体化,可与保护区内旅游资源一起开发

思渠乌江峡岩壁、思渠乌江峡、仡佬族服饰、土家族服饰、边山农场、思渠土家族建筑、思渠渡口、土家族民俗礼仪、仡佬族民俗礼仪、仡佬族特色饮食、土家族特色饮食

紧邻保护区

辐射旅游资源

已形成区域旅游品牌,与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中国·贵州(务川)仡佬文化旅游节”、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旅游文化

保护区外围沿河、务川自治的区域县

2.3 主要旅游资源

2.3.1 麻阳河峡谷

麻阳河大部分河谷宽仅20m左右,陡峭的崖壁则高达150m,是典型的箱状河谷。站在谷底抬头仰望,天空变成了在崖顶飘舞的蓝色缎带,两侧的绝壁好像顷刻间就会合拢一般,人仿佛在地表的缝隙中穿行。哪怕是晴天,阳光照进谷底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小时,盛夏时节的沿河县城如同蒸云煮雾,气温时常高达40℃,这里却是河水清凉,舒适宜人。主要景点有:三面红旗峰、国画石、月亮石。

2.3.2 凉桥

凉桥:沿暗溪河从朱家洞流出,穿过一天生的洞桥,与麻阳河交汇,直奔乌江。桥洞东、北两侧古树蔽日,河风交临,即使是盛夏也倍感凉爽,故名”凉桥”。主要景点有:天生桥、朱家洞、游龙洞。

2.3.3 老鹰岩观猴点

老鹰岩位于保护区凉桥以西的麻阳河岸,山腰突起一岩,形若鹰嘴,山势形态各异,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森林,风景绚丽壮观,是保护区内有名的观猴点。清澈见底的河水沿着弯弯曲曲的河床静静地流过峡谷,河岸两旁溶洞数不胜数,大小相串,洞中石钟、石笋形态各异。身在其中,宛如进入传说中的花果山水帘洞,石钟乳滴滴答答的滴水声,更像向世人诉说着千万年历史变化的沧桑。而在那没有土层的峭壁上,苍翠葱茏的林木,盘根错节、姿态变化万千,构成一幅奇特的岩溶侵蚀地貌上的植被景观。

2.3.4 土家族村寨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沿河自治县,是以土家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山区。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润育了这里朴实的民族风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滚边无领向左开襟的花边服饰,依山傍水的干阑式住房,信奉土老司,祭祀土王,崇拜祖先及饮食、行路、婚姻、丧葬、礼仪、禁忌等民俗,过赶年、牛王节等传统的民间节日,浮雕、镂空雕等木石雕刻,红白绿颜色搭配的挑花刺绣及竹藤编织工艺,情歌、哭嫁歌、山歌、蒿秧歌、劳动号子、傩堂戏等民间文艺,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风格。该地的土家傩堂戏,是土老司用扛神、冲傩、打太保为人还愿时演出的脸壳戏,多达10多种脸谱。它既是一种古老的宗教活动,又是一种集文学、舞蹈、音乐、雕刻、绘画、戏剧为一体的古文艺活动。土家傩戏剧情简单,角色不多,形式活泼、演唱生动,其中踩铧口、上刀梯、抢八卦纸等傩技神密奇绝,令人叹为观止。

2.3.5 务川仡佬族

全国仡佬族人口居首的务川自治县,历史悠久,是仡佬族的世居地,发祥地。仡佬族祖先,自古以来就在务川洪渡河畔繁衍生息,创造了独具特色、光彩夺目的仡佬族文化。仡佬族以信奉道教和自然崇拜为主,有的也信奉佛教。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其他地区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一般是一列三间,中间为堂屋,供有神台,不住人,两边分别是一间卧室、一间厨房。仡佬族人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穿筒裙,裙料由染色羊毛和麻编织而成;女子上着齐腰短上衣,绣着鳞状花纹,下着无褶长筒裙,以青、红、白三色分为三段,外罩前短后长的青色无袖长袍,头缠青布长头帕,脚穿钩尖鞋。男子的服装多为对襟短衣,头缠青布或白布长头帕。仡佬族的节日有农历春节和农历三月三的仡佬年。农历三月,春雨融融、万物复苏的时节,仡佬族要过传统的仡佬年。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虫节”。这一天,家家饭桌上都摆着几盘别的风味的菜–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烧炒蚜米泥鳅等。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仡佬族的乐器有二胡、横箫、唢呐、锣鼓等。仡佬族演奏的”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由八人使用二胡、横箫各一对和其他乐器合奏,音调十分和谐动听。唢呐是仡佬族喜庆佳节不可缺少的器,用唢呐吹出的《老灰调》、《过山调》、《过河调》、《过街调》、《迎亲调》等十余个曲牌,配合锣鼓一起吹奏,气氛更加热烈。

2.3.6 边山农场

边山农场位于新景乡,占地5000多亩,果园2000多亩,建场已有30多年历史,边山农场由于土质上乘,光照充足,科技管理,生产的水果香甜可口,口感纯正,是水果中之极品。是全县最早从事专业水果生产的国营企业。全场有柑橘、沙田柚、温州密橘、棚柑、黄果等水果,种类繁多。现在农场已发展到了不同柑橘品种近10个,还成立了柑橘销售协会,2006年边山农场被评为全区龙头企业,到2010初又被县委政府列入下一批集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名单。

2.3.7 姚溪”贡茶”

位于姚溪村的”贡茶”并非养在深闺人未识,其浓绿的汤色,清爽香醇的口感迎得了历代茶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其成名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宋朝甚至唐朝。其中在北宋乐史撰《太平寰记》和名篇词《阮归朗·茶》中都有记载,作为贡品一直沿袭到了清朝。经鉴定,姚溪茶富含硒元素,且色泽翠绿、汤色明亮、香气高锐持久、回味甘爽。

2.3.8 战斗遗址

贺龙部队长征路线:1934年5月21日,贺龙率红三军到达务川县红丝乡,意欲经猪圈门东出思渠回师酉秀开辟川黔边根据地,一边让主力在红丝休整,一边让先头部队反复佯攻探路。为了避免强攻猪圈门付出巨大代价,而绕道三角木、黄根坝、泉口司、算子坝、多行100余千米道思渠,并因此错过了强渡思渠的时机,只得转道黑水进攻沿河城强渡乌江。其它主要遗址有:一口刀号军重要营垒和战斗遗址、猪圈门红三军征战遗址、雪花盖剿匪战斗遗址、牛皮塘剿匪战斗遗址、黄土解放军烈士纪念碑。

3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参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LY/T 1863-2009),对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区域环境质量、开发利用条件等逐项评价、打分、综合测评,评定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总体等级。

3.1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根据《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LY/T 1863-2009),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内容有物种珍稀濒危性、物种代表性、种群结构、生境自然性、面积适宜性、利用价值、吸引度、组合性,等8个指标,依照分值及评分标准,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实际评价得分为 90分。详见表3。

 

表3 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表

指标及赎值

1.物种珍稀濒危性

满分

得分

2.物种代表性

满分

得分

20

20

20

20

3.种群结构

满分

得分

4.生境自然性

满分

得分

10

6

10

7

5.面积适宜性

满分

得分

6.利用价值

满分

得分

10

10

10

10

7.吸引度

满分

得分

8.组合性

满分

得分

10

7

10

10

总分

满分

得分

100

90

 

3.2 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LY/T 1863-2009),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声环境质量、负离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旅游废弃物处理率、地面清洁指数等8个评价项目。各单项指标评分值累加得出环境质量评价分值,满分值为16分,按照评分细则标准评出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综合评分值为13.5分。详见表4。

 

表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分值

评价得分值

大气质量

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 3095 一1996 )一级标准

2

2

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 3095 一1996 )二级标准

1

  

地表水质量

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 一2002 )一级标准

2

2

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 一2002 )二级标准

1

  

土壤质量

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 一1995 )一级标准

1.5

1.5

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 一1996 )二级标准

1

  

声环境质量

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GB 3096 一2008 ) 0类标准

2

2

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GB 3096 一2008 ) 1类标准

1

  

续表4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分值

评价得分值

负离子含量

旅游旺季主要旅游点其含量>50000个/cm3

2.5

  

旅游旺季主要旅游点其含量为10000个/cm3~50000个/cm3

2

2

旅游旺季主要旅游点其含量为3000个/cm3~10000个/cm3

1

  

旅游旺季主要旅游点其含量为1000个/cm3~3000个/cm3

0.5

  

空气细菌含量

空气细菌含量为1000个/m3以下

2

2

空气细菌含量为1000个/m3~10000个/m3

1

  

空气细菌含量为10000个/m3~50000个/m3

0.5

  

旅游废弃物处理率

废弃物处理率100%

2

  

废弃物处理率96%~99%

1

1

废弃物处理率90%~95%

0.5

  

地面清洁指数

地面清洁指数100%

2

  

地面清洁指数96%~99%

1

1

地面清洁指数90%~95%

0.5

  

合计

13.5

注:各单项指标评分值累加得出环境质量评价分值,满分值为16分。

 

3.3 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根据《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LY/T 1863-2009),自然保护区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包括旅游适游期、区位条件、景点可进入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外部交通、内部交通、综合管理、游览设施建设、旅游安全、其他基础设施条件、环境容量、解说系统、导游员素质、生态旅游宣传材料、旅游购物、游客服务中心、当地群众参与等17个评价项目。各单项指标评分值累加得出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满分值为34分,按照评分细则标准评出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开发利用条件评分值为17.5分。详见表5。

 

 

表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分值

评价得分值

旅游适游期

大于或等于240 天/年

2

2

150天/年至240 天/年之间

1

  

小于150 天/年

0.5

  

区位条件

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小于100km ,或以生态旅游区为中心,半径100km内有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或100km内有著名的旅游区(点)

2

  

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旅游区(点)100km ~200km

1

1

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旅游区(点)超过200km

0.5

  

景点可进入性

主要景点可进人性极强

2

2

主要景点可进人性较强

1

  

主要景点可进人性一般

0.5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已编制的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合理

2

2

较为重视环境保护,已编制环境保护规划

1

  

重视环境保护

0.5

  

外部交通

铁路

50km内通铁路,在铁路干线上,中等或大站,客流量大

1

  

50km内通铁路,在铁路干线上,客流量小

0.5

  

公路

国道或省道,有交通车随时可达,有一定客流量

1

  

省道或县级道路,交通车较多,有一定客流量

0.5

0.5

水路

水路较方便,客流量大,在当地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

1

  

水路较方便,有客运

0.5

0.5

航空

100km内有干线机场或150km内有枢纽机场

1

  

内部交通

区域内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具备游览的通达性

2

  

区域内交通方式较为单一

0.5

0.5

综合管理

管理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2

2

设有管理机构,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

1

  

设有管理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0.5

  

游览设施建设

游览线路布局十分合理,设施很完备

2

  

游览线路布局合理,设施完备

1

  

游览线路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完备

0.5

0.5

旅游安全

消防、防盗、救护设施完备

2

  

消防、防盗、救护设施较完备

1

  

设有消防、防盗、救护设施

0.5

0.5

续表5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分值

评价得分值

其他基础设施条件

自有水源或各区通自来水,有充足变压电供应,有较为完善的内外通讯条件,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齐备

2

  

自有水源或各区通自来水,有较为充足的变压电供应和较完善的内外通讯条件,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较齐备

1

  

通水、电,有通讯和接待能力,但各类基础设施条件一般

0.5

0.5

环境容量

科学测算极限环境容量,设立防止容量超载的预案,景区及各旅游点容量能严格控制执行

2

2

测算极限环境容量,景区及各旅游点容量控制执行程度较高

1

  

测算极限环境容量,但景区及各旅游点容量控制执行程度一般

0.5

  

解说系统

解说系统完备,引导标志美观、醒目,可以有效地引导游人进行生态旅游

2

  

解说系统较完备,引导标志较为美观、醒目,可以引导游人进行生态旅游

1

  

解说系统一般,虽设有引导标志,但引导游人进行生态旅游的程度一般

0.5

0.5

导游员素质

导游员具备一定的生态知识,语言、行为能充分体现生态性,对游客的引导示范作用明显

2

  

导游员具备一定的生态知识,语言、行为能体现生态性,对游客有较好的引导示范作用

1

  

导游员对生态知识有初步了解,语言、行为体现生态性的程度一般,对游客的引导示范作用一般

0.5

0.5

生态旅游宣传材料

积极向游客提供含丰富环境教育内容的宜传资料及游客手册,具有明显的生态教育与引导特点

2

  

提供含环境教育内容的宣传资料及游客手册,具有一定的生态教育与引导特点

1

  

提供含一定环境教育内容的宣传资料及游客手册,但生态教育程度一般

0.5

0.5

旅游购物

确保旅游商品不含濒危物种,不含有重要的文化与遗产保护价值的东西,旅游商品具有浓郁的生态性和地方性等特点

2

  

确保旅游商品不含濒危物种,不含有重要的文化与遗产保护价值的东西,旅游商品具有一定的生态性和地方性等特点

1

1

确保旅游商品不含濒危物种,不含有重要的文化与遗产保护价值的东西,但旅游商品缺乏生态性和地方性等特点

0.5

  

游客服务中心

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体现充分

1

  

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基本齐全,功能体现程度一般

0.5

0.5

当地群众参与

旅游区用工以当地人为主,并积极购买当地农特产品与服务

1

  

旅游区用工一部分为当地人,购买当地农特产品与服务的程度一般

0.5

0.5

合计

17.5

注:各单项指标评分值累加得出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的评分值,满分值为34 分。

3.4 生态旅游等级总体评价

根据《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LY/T 1863-2009),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分值按:E=M+H+L(E—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分值,M—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分值,H—自然保护区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L—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根据上述评价分值统计,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等级评定分值(E)为121分。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得分和等级划分标准,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符合二级标准,区内自然生态好,集深涧峡谷、悬崖峭壁、原始森林、珍稀动物、溶洞为一体,自然景观雄壮奇特,人文景观丰富多样,自然和人文景观相互联系,补充烘托,独具魅力,观赏性极高。保护区内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气候宜人、环境舒适,区域环境质量好。因此,麻阳河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4 建议

4.1 按国家林业局批复的生态旅游总体规划,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协商沿河、务川两县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宣传,挖掘民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繁荣地方经济,拓展保护区生态教育功能、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4.2 加强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的野外驯养的科学管理,划定观猴区域,避免除驯养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与猴过密接触。加大对大河坝重点观赏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尤其是大河坝入口的河谷两岸,停止开垦放牧,实行退耕还林还果。

4.3 科学规划游览路线,游线设置以既能达到观赏目标以不影响野生动物自然活动为最佳。在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内部,为了增加黑叶猴生物物种异质种群间基因交流,避免小种群内近亲繁殖和衰退,游线设置必须避开黑叶猴的繁殖、迁徙廊道等生态敏感区。对环境有潜在影响的活动提前排查,在游览过程中选取有专业知识的导游员,对游客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劝解。

4.4 强化社区参与,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社区发展经济的矛盾依然存在,缓解这种矛盾可以让社区参与保护区的旅游活动,将社区的经济发展和保护区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使两者发展目标协调统一,使社区群众能从保护区开展的旅游活动中得到实惠,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4.5 打造产业链,多渠道发展旅游产品。除了较为常见的开展图片展览、视频欣赏、标本展示等形式,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可以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保护物种黑叶猴为主打形象,开发黑叶猴影视动漫、创意玩具等多种旅游产品,完善整体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区别于周边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4.6 加强监测力度,以科学监测确保环境容量。及时监测能有效控制环境容量,避免旅游活动过度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产生的较大影响。针对黑叶猴及其栖息环境开展的长期科学监测,不仅有利于规范游客的旅游行为,更对研究黑叶猴种群动态变化和种群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活动长期科学开展奠定基础。

 

 

参与文献:

1 杨业勤主编.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

2 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2.

3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11.

4 龙启德.石阡佛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及评价.贵州林业调查规划,2013,(1):20-25.

5 陶少华.乌江流域旅游研究述评.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6):68-62.

6 雷霄,赵丽倩.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开展对策探析.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风景园林,2013,(2):53-55.

7 魏洪丘.论乌江流域的旅游文化开发价值.重庆社会科学,2005,(11):116-121.

8 吴玉,文卫.贵州沿河乌江山峡旅游发展的思考.老区建设,2008,(24):51-52.

9 肖仕明,萧宇呈.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