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植被群落类型研究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植被群落类型研究

 

唐静1谢双喜1崔凯1丁章超1李伟2

(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 550025 2.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铜仁 565300)

 

摘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黑叶猴等珍稀动物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典型植被为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多受破坏,现存植被大多是处于不同的演替阶段。通过较为全面的科学调查,保护区内森林群落总体具有组成丰富、珍稀濒危种多、群落次生性强和自然恢复快等特点。本文在对该保护区现有主要森林类型组成结构、分布规律、演替动态等特征分析基础上,对其建设与管理提出意见。

关键词: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类型;演替重要值

 

Study on the Main Types of Forest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Mayanghe Nature Reserve in Guizhou

 

tangjing1 xieshuangxi1 cuikai1 dingzhangchao1 liwei2

  1. Forestry College of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

    2. Management Bureau of Mayanghe Nature Reserve,Tongren 565300)

 

Abstract: Mayanghe Nature Reserve was set up for protecting the rare Black Leaf Monkey and their natural habitats. Zonal vegetation over reserve is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but many primeval forests are destroyed and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 of vegetations have take place. According to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study in the reserve, the forest vegetations are characterirized by abundant of species composition, variou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species, secondary series of plant communities, and fast speed of vegetation nature regene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forest communities regarding their composition,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succession, some suggestions of management on the forest resource in this area were proposed.

 

Keywords:Mayanghe Nature reserveForest communities; succession ;Important values

 

一、自然地理背景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东北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部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部的接壤处,整个保护区涉及沿河自治县和务川自治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58“-108°1945“,北纬28°3730“-28°5420“。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

保护区总面积达31113公顷,其中核心区10543公顷,缓冲区15022公顷,实验区5548公顷,相对高差达900余米。保护区植被受人为干扰大,次生性较强,但在其海拔高度范围内来看,总体仍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带范围。由于保护区主要由麻阳河和洪渡河两条河谷及两岸峭壁组成,故区内土壤亦较特殊,一部分为河谷两侧的坡积土和洪积层构成,大部分峭壁上基本无土壤分布,仅在两河源头锯齿山和峭壁以上的山地有部分黄壤。其余地表土壤主要为黄色石灰土和淋溶性黄色石灰土。保护区植被主要分布于三种地貌上,即约20%植被分布于河谷两侧坡积土和冲刷地带,50%分布于河谷两侧坡积度达70°以上的峭壁上,30%分布于锯齿山和两岸的峭壁上的山地。

 

  1. 材料与方法

     

  2. 材料来源

     

    调查采用线路调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根据已掌握和积累的资料以及由保护区专业人员提供的信息确定调查路线,在线路调查沿线辨认森林植物群落类型,进行初步的记录,经比较分析后确定群落调查样地,进行测定。

    采用常规群落学调查方法,群落调查面积一般为20m×20m(400m2),同时在样地内均匀设置10个小样方。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样地所在位置、群落盖度及其生境因子(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等),样地内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对乔木层(高3m以上,胸径2.5cm以上)进行每木调查,调查因子包括种类、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等。对角线法选取五个灌木层(4m×4m)样方,记录指标包括多度、盖度、高度、分布状况和生活强度等。记录草本层(1m×1m)种类、高度和盖度等。本次考察,在保护区内选择有代表性地段做了16个典型样地。同时进行了线路调查与记录样地调查。

     

  3. 重要值的计算

     

    密度=个体数/样地面积

    相对密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之和)×100

    显著度=胸高断面积

    相对优势度=相对显著度=(一个种的显著度/所有种的显著度之和)×100

    频度=该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

    相对频度=(一个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和)×100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

     

  4. 主要森林群落类型

     

    利用excel2007软件和spass软件将各样地优势树种的重要值进行计算,分析中选用组间连接和相关系数为分类标准进行数据处理,采用优势种命名,将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分为36个群落类型,分别是:

     

    Ⅰ针叶林

     

    1. 马尾松林
    2. 刺柏林
    3. 柏木林
    4. 杉木林
    5. 百日青林

     

    Ⅱ阔叶林

     

    1. 栓皮栎林
    2. 栓皮栎+丝栗栲林
    3. 栓皮栎+杉木林
    4. 甜槠栲+冬青林
    5. 乌冈栎+云山青冈栎林
    6. 青冈栎+化香林
    7. 多脉青冈+云贵鹅耳枥林
    8. 小花木荷林
    9. 枫香+响叶杨林、、
    10. 花榈木+丝栗栲林
    11. 鹅耳枥+黄连木林
    12. 鹅耳枥+飞蛾槭+香叶树林
    13. 豹皮樟+化香+鹅耳枥林
    14. 樱+槭树林
    15. 银杏林
    16. 盐肤木、响叶杨林
    17. 光皮桦林
    18. 鞘柄木林

    Ⅲ竹林

     

    1. 慈竹林
    2. 黔竹林
    3. 爬竹林
    4. 毛环方竹林
    5. 方竹林

     

    Ⅳ灌草丛

     

    1. 粉叶黄栌+乌冈栎灌丛
    2. 白栎+金樱子灌丛
    3. 火棘+悬钩子灌丛
    4. 甜茅灌草丛
    5. 冷水花+蕨灌草丛
    6. 薄柱草+石菖蒲灌草丛
    7. 芦竹灌丛
    8. 棕竹+南天竹灌丛

     

    四、各群落类型描述

     

    Ⅰ针叶林

     

    1. 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的地带性针叶林之一,也是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是乔木林中仅次于栎类的第二大优势树种。马尾松具有喜光、耐旱、耐瘠薄、结实量大、种子小且具翅、风媒传播、生长迅速、具强大的天然繁殖能力等更新对策的优良特点,其天然更新能力极强,具有”飞籽成林”的美誉。

    马尾松林在麻阳河保护区内主要分布于锯齿山、红丝河、大土一带的山脊顶部的平缓坡地上,土壤为山地黄壤、土层浅薄。由于利用度过大,至今只有少数地段上还保留有少量的马尾松成林。马尾松林林相变化较大,局部地方结构比较完整,乔木层大小比较均匀,盖度大,但大多数地段上林分都表现出受破坏的痕迹,因而乔木层疏密不均,径阶相差大,多数出现天窗,阔叶树种的侵入使得这类地带林层难以划分。整个林分表现出较强的阳性特征。

    马尾松林层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高约7-15米,覆盖度达50-80%,马尾松为明显的优势种,还混有乌冈栎、响叶杨、杉木、山樱、化香等;灌木层:高1.5-3米,主要树种有油茶(Camellia oleifera)、白栎、铁仔、赤楠、悬钩子(Rubus sp.),菝葜等;草本层有:五节芒(Miscanthus sp.)、白茅(Imperata sp.)、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卷柏(Selaginella sp.)、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千里光(Senecio sp.)等。

     

    1. 刺柏林(Juniperus formosana )

     

    分布于锯齿山一带的山脊上或干燥的坡地上,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的局部地段,土壤为淋溶性黄色石灰土和钙质土。刺柏成为小群聚,一般直径多为5-8cm,盖度为50-70%,刺柏明显的成为优势树种。林分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一般高度为4-10米,盖度为40-60%,混生有云山青冈、海南五针松(Pinus fenzeliana)等;灌木层一般高度为1-2.5米,以玉山竹占优势,盖度为90%,混生有海桐科的崖花子(Pittosporum truncatum),鼠刺亚科的月月青(Itea ilicifolia)以及小叶六道木(Abelia parvifolia)、荚蒾(Viburnumn sp.)、山胡椒(Lindera glauca)、菝葜 (Smilax sp.)等;草本层有莎草(Cayerus sp.)、苔草(Carex sp.)等,高度一般20cm,不形成盖度。整个林相完整,季相变化不明显。

     

    1. 柏木林(Cupressus funebris )

    柏木,属于柏科柏木属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2米;柏木喜光,生长快,用途广,适应性强,产区人民有栽培的习惯,可作长江以南湿暖地区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柏木林主要分布于麻阳河保护区内红丝河一带,基层裸露的岩石山地上,分布面积较小,林分结构简单,多为纯林。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高度9-12米,盖度30-60%,柏木主要呈小群聚状分布,树形高大通直,柏木为明显的优势种;灌木层高度1-3米,盖度20-40%,主要树种有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化香、蔷薇(Rosa sp.)、悬钩子(Rubus sp.)、六月雪(Serissa japonica)、铁扫帚(Inddigofera bungeana)等;草本层中常见的有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苔草(Carex sp.)、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千里光(Senecio sp.)、珍珠菜(Lysimachia sp.)等。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omm)

     

    1. 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杉木林群落在保护区范围内分布广泛,而以锯齿山林场、大土一带,分布面积最大。大部分是人工林,其余地方由于受人为强烈干扰和控制,形成小面积的密度大,结构简单的林分。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和草本层。

    此林型主要分布于麻阳河锯齿山一带坡地上。海拔高度900米左右,地表湿润,多数地段为苔藓及其他草本植物覆盖,此群落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人为活动相对较少。外貌显得林冠连片、整齐。见用样地法所作的调查统计表(表1):

     

    杉木林重要值分析表表1

    样地号:13-10 海拔:940m 地点:务川县红丝乡盖度:75%日期:13年4月23日

    植物种名

    株数

    密度

    相对密度

    胸高断面积(cm2)

    优势度

    相对优势度

    频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重要值序

    杉木

    55

    0.138

    50.93

    8491.84

    21.23

    52.62

    1

    25

    128.55

    1

    银色山矾

    22

    0.055

    20.37

    2169.39

    5.42

    13.44

    0.9

    22.5

    56.31

    2

    栓皮栎

    6

    0.015

    5.56

    1626.56

    4.07

    10.08

    0.2

    5

    20.64

    3

    马尾松

    3

    0.008

    2.78

    1641.55

    4.10

    10.17

    0.3

    7.5

    20.45

    4

    青冈栎

    7

    0.018

    6.48

    862.73

    2.16

    5.35

    0.3

    7.5

    19.33

    5

    鹅耳枥

    2

    0.005

    1.85

    512.24

    1.28

    3.17

    0.2

    5

    10.03

    6

    冬青

    3

    0.008

    2.78

    298.89

    0.75

    1.85

    0.2

    5

    9.63

    7

    枫香

    1

    0.003

    0.93

    260.15

    0.65

    1.61

    0.1

    2.5

    5.04

    8

    卫矛

    2

    0.005

    1.85

    19.11

    0.05

    0.12

    0.1

    2.5

    4.47

    9

    柏木

    1

    0.003

    0.93

    122.71

    0.31

    0.76

    0.1

    2.5

    4.19

    10

    飞蛾槭

    1

    0.003

    0.93

    62.21

    0.16

    0.39

    0.1

    2.5

    3.81

    11

    异叶梁王茶

    1

    0.003

    0.93

    26.42

    0.07

    0.16

    0.1

    2.5

    3.59

    12

    川钓樟

    1

    0.003

    0.93

    26.42

    0.07

    0.16

    0.1

    2.5

    3.59

    13

    盐肤木

    1

    0.003

    0.93

    6.16

    0.02

    0.04

    0.1

    2.5

    3.46

    14

    川桂

    1

    0.003

    0.93

    6.15

    0.02

    0.04

    0.1

    2.5

    3.46

    15

    新木姜子

    1

    0.003

    0.93

    4.52

    0.01

    0.03

    0.1

    2.5

    3.45

    16

    合计

    108

    0.27

     

    16137.05

    40.34

     

    4

         

     

    层次结构明显可划分为三层,即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盖度为75%,上层高度8-15米,主要树种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银色山矾(Symplocos subconnat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马尾松、青冈栎、鹅耳枥、枫香、卫矛(Euonymus grandiflorus)、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飞蛾槭(Acer oblongum)、叶梁王茶( Nothopanax delavayi )、川钓樟(Lindera pulcherrima)、盐肤木(Rhus chinensis)、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等。以杉木、银色山矾占优势。

    灌木层高1-2米,盖度20-50%,主要树种有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油茶(Camellia oleifera)、银果胡颓子(Elaeagnus magna)、山胡椒(Lindera glauca)等;草本层有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olora)、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芭茅(Miscanthus sinensis)、千里光(Senecio sp.)等

    1. 百日青林(Podocarpus neriifolius )

    百日青,属于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常绿乔木,叶螺旋状着生,厚革质。观赏性极高。

    百日青林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海拔800米左右的红丝河、岩头关等,河沟两侧的峭壁上。地势陡峻,坡度为60度以上。百日青呈小块状群聚分布(明显的优势种)。林内结构一般可划分为两层,即乔木层和灌木层,少数较平缓有土层的地段,可划分出草本层。乔木层高度3-10米,参与本类型组成乔木树种有: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青冈(Cyclobalanopsis sp.)、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光叶石楠(Photinia glabra)、槭树(Acer sp.)等;灌木层有大叶海桐(Pittosporum adaphniphylloides)、悬钩子(Rubus sp.)、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等;草本层有中华海棠(Begonia sp.)、铁角蕨(Asplenium sp.)等。

     

    Ⅱ阔叶林

     

    1. 栓皮栎林(Quercus variabilis

     

    栓皮栎,又称软木栎,属于壳斗科栎属,以树皮具有发达的栓皮层而得名。落叶乔木,高可达25m,胸径可达1m,生于向阳山坡,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栓皮栎林是我国暖温带及亚热带中山和低山丘陵区落叶阔叶林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群落类型之一(《中国森林》编辑委员会,2000),它对气候和土壤干旱的适应能力极强、寿命长,在水土保持、改良土壤和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栓皮栎林主要分布于麻阳河保护区的贵阳坝一带,是麻阳河保护区最常见的乔木树种之一,其中沙树塘一带的公路坎下保存得较为完好。组成较单一,林冠整齐,覆盖度80%,密度为每公顷1600株,最大直径42厘米。其中可见部分成丛生状,2-3株一丛,树种明显的占有一定的优势。该群落类型调查其重要值分析见表2:

     

    栓皮栎林重要值分析表表2

    样地号:13-2 海拔:470m 地点:新景乡盖度:80%日期:13年4月20日

    植物种名

    株数

    密度

    相对密度

    胸高断面积(cm2

    优势度

    相对优势度

    频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重要值序

    栓皮栎

    28

    0.07

    75.68

    4605.67

    11.51

    88.86

    0.8

    47.06

    211.60

    1

    山胡椒

    3

    0.008

    8.11

    33.97

    0.08

    0.66

    0.3

    17.65

    26.41

    2

    枫香

    2

    0.005

    5.41

    306.32

    0.77

    5.91

    0.2

    11.76

    23.08

    3

    槐树

    1

    0.003

    2.70

    107.51

    0.27

    2.07

    0.1

    5.88

    10.66

    4

    柏树

    1

    0.003

    2.70

    78.54

    0.20

    1.52

    0.1

    5.88

    10.10

    5

    八角枫

    1

    0.003

    2.70

    40.71

    0.10

    0.79

    0.1

    5.88

    9.37

    6

    盐肤木

    1

    0.003

    2.70

    10.18

    0.03

    0.20

    0.1

    5.88

    8.78

    7

    合计

    37

    0.093

     

    5182.90

    12.96

     

    1.7

         

     

    林下复杂,灌木层成小群聚状,枯枝落叶厚度为3厘米左右;裸露的母岩被苔藓覆盖,土壤为黄壤。林层结构可明显的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高度10-15米,栓皮栎为优势种,林内混生有山胡椒(Lindera glauc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槐树(Sophora japonica)、柏树(Sabina chinensis)、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盐肤木(Rhus chinensis)等,树干通直,其中可见两棵半枯死乔木,枝下高多为5米;灌木层高度1-2.5米,主要有野桐、拔葜、算盘子、楤木、悬构子等;草本覆盖度50-60%,草本层组成简单,种类少,常见有莎草、鸢尾、荩草、蒿等。

    栓皮栎在当地是人们有目的的保护和经营而形成的一种单优林分,从林下的灌木层和乔木层中不同龄阶的个体组成可看到,该群落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人们放松其经营管理,这种单优势的状况逐渐将会发生改变,其他乔木树种会迅速嵌入,而形成含有一定数量的其他阳性阔叶树的林分。

     

    1. 栓皮栎+丝栗栲林(Quercus variabilis+Castanopsis fargesii

     

    丝栗栲,属于壳斗科锥栗属,适合海拔700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散生或为主要树种。深根性,萌芽性强,林冠下更新良好;幼年耐荫,成年喜光,喜生于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宜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或黄壤土上生长,适应性较强,也能在土层较薄的山地生长。树形美丽,常作风景林、庭荫树、孤赏树,丝栗栲也是一种速生用材树种,木材纹理通直,加工容易。

    栓皮栎、丝栗栲林是麻阳河保护区核心地带常见的一种森林群落,主要分布在山脊和较为平缓的斜坡上,海拔800米以下,树高度12-16米,林冠线较整齐,覆盖度75%,密度较大。群落外貌季相变化明显,以落叶树种成分占优势,群落组成较为复杂。该群落区内部活动干扰较小,基本保持原有风貌。其重要值分析见表3:

     

    栓皮栎、丝栗栲林重要值分析表表3

    样地号:13-5 海拔:450m 地点:新景乡盖度:75%日期:13年4月20日

    植物种名

    株数

    密度

    相对密度

    胸高断面积(cm2

    优势度

    相对优势度

    频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重要值序

    栓皮栎

    37

    0.093

    42.05

    2574.25

    6.44

    38.29

    1

    37.04

    117.37

    1

    丝栗栲

    34

    0.085

    38.64

    2800.68

    7.00

    41.66

    0.7

    25.93

    106.22

    2

    响叶杨

    10

    0.025

    11.36

    956.84

    2.39

    14.23

    0.5

    18.52

    44.11

    3

    多脉青冈

    4

    0.01

    4.55

    269.23

    0.67

    4.00

    0.3

    11.11

    19.66

    4

    青冈

    2

    0.005

    2.27

    62.36

    0.16

    0.93

    0.1

    3.70

    6.90

    5

    马尾松

    1

    0.003

    1.14

    59.45

    0.15

    0.88

    0.1

    3.70

    5.72

    6

    合计

    88

    0.22

     

    6722.81

    16.81

       

    2.7

         

     

    栓皮栎、丝栗栲林:乔木层高度为12-16米,上下林冠互相交错连接,覆盖度可达70-80%,组成树种较为丰富主要为栓皮栎、丝栗栲、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ervis)、青冈(Cyclobalanopsis sp.)、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灌木层高度2.5米以下,盖度主要植物有野桐、映山红、大果榕、悬构子等。草本层植物稀疏,覆盖度约20%,分布不均,主要有柴胡、狗脊蕨、荩草等。

     

    1. 栓皮栎+杉木林(Quercus variabilis +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栓皮栎、杉木林主要分布于麻阳河保护区的贵阳坝一带,林冠整齐,高度12-18米,覆盖度70%,最大直径栓皮栎21.5厘米。见用样地法所作的调查统计表(表4):

     

    栓皮栎+杉木林重要值分析表表4

    样地号:13-1 海拔:650m 地点:新景乡盖度:70%日期:13年4月19日

    植物种名

    株数

    密度

    相对密度

    胸高断面积(cm2

    优势度

    相对优势度

    频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重要值序

    栓皮栎

    15

    0.04

    51.72

    4168.08

    10.42

    53.52

    0.8

    50

    155.25

    1

    杉木

    9

    0.02

    31.03

    1659.10

    4.15

    21.30

    0.5

    31.25

    83.59

    2

    枫香

    2

    0.01

    10.34

    824.39

    2.06

    10.59

    0.2

    12.50

    33.43

    3

    马尾松

    3

    0.01

    6.90

    1135.81

    2.84

    14.59

    0.1

    6.25

    27.73

    4

    合计

    29

    0.07

     

    7787.38

    19.4

     

    1.6

         

     

    栓皮栎、杉木林:阔叶针叶混交林,林下空旷,遍布草本植物鸢尾,枯枝落叶厚度为2.5-3厘米;裸露的母岩被苔藓覆盖,盖度60-80%,土壤为黄壤,厚度15-30厘米。林层结构可明显的划分为乔木层、灌木、草本层。乔木层高度10-18米,组成简单,栓皮栎、杉木为优势种,长势笔直稀疏,林内还混生有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树干通直,枝下高多为4-7米;灌木层高度2-3米,盖度0.2,主要有毛桐、山胡椒、木姜子、拔葜、胡颓子、楤木等。草本层组成较单一,种类少,其中鸢尾占主导地位,常见有铁芒萁、狗脊蕨、铁线莲、石松等。

     

    1. 甜槠栲+冬青林(Castanopsis eyrei+Euonymus microcarpus

     

    甜槠栲,属于壳斗科栲属,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区。常绿大乔木,姿态婆娑,遍生山地;树皮具有粗糙,旋柠的纵裂线条;适于气候温暖多雨地区的肥沃、湿润的酸性土上生长。宜用作庭园中孤植、丛植或混交栽植或作风景林、沿海防风林及工厂区绿化树种应用。

    甜槠栲林是中亚热带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也是我省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主要分布于锯齿山一带近于上山顶上。坡度50度以上,海拔高度1050米左右地区。土层深厚,地表湿润,多数地段为苔藓及其他草本植物覆盖,此群落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人为活动相对较少,地面覆盖大量落叶,土壤肥沃。外貌显得林冠连片、整齐,终年常绿,林冠结构细密。见用样地法所作的调查统计表(表5):

     

    甜槠栲+冬青林重要值分析表表5

    样地号:13-11 海拔:1050m 地点:务川县红丝乡盖度:80%日期:13年4月23日

    植物种名

    株数

    密度

    相对密度

    胸高断面积(cm2)

    优势度

    相对优势度

    频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重要值序

    甜槠栲

    14

    0.020

    9.52

    10513.73

    26.28

    61.09

    0.5

    13.51

    84.13

    1

    冬青

    23

    0.058

    27.38

    1129.88

    2.82

    6.57

    0.6

    16.22

    50.16

    2

    润楠

    3

    0.008

    3.57

    2592.39

    6.48

    15.06

    0.2

    5.41

    24.04

    3

    山荔枝

    8

    0.020

    9.52

    696.83

    1.74

    4.05

    0.2

    5.41

    18.98

    4

    杉木

    4

    0.010

    4.76

    679.76

    1.70

    3.95

    0.3

    8.11

    16.82

    5

    杜英

    7

    0.018

    8.33

    523.77

    1.31

    3.04

    0.2

    5.41

    16.78

    6

    杜鹃

    7

    0.018

    8.33

    282.74

    0.71

    1.64

    0.2

    5.41

    15.38

    7

    银色山矾

    4

    0.010

    4.76

    182.16

    0.46

    1.06

    0.3

    8.11

    13.93

    8

    海桐

    3

    0.008

    3.57

    145.37

    0.36

    0.84

    0.2

    5.41

    9.82

    9

    长蕊杜鹃

    2

    0.005

    2.38

    206.76

    0.52

    1.20

    0.2

    5.41

    8.99

    10

    青皮木

    2

    0.005

    2.38

    60.08

    0.15

    0.35

    0.1

    2.70

    5.43

    11

    黄连木

    1

    0.003

    1.19

    60.82

    0.15

    0.35

    0.1

    2.70

    4.25

    12

    卫矛

    1

    0.003

    1.19

    30.19

    0.08

    0.18

    0.1

    2.70

    4.07

    13

    刺楸

    1

    0.003

    1.19

    28.27

    0.07

    0.16

    0.1

    2.70

    4.06

    14

    柃木

    1

    0.003

    1.19

    27.33

    0.07

    0.16

    0.1

    2.70

    4.05

    15

    青冈栎

    1

    0.003

    1.19

    26.42

    0.07

    0.15

    0.1

    2.70

    4.05

    16

    鹅掌柴

    1

    0.003

    1.19

    13.85

    0.03

    0.08

    0.1

    2.70

    3.97

    17

    山胡椒

    1

    0.003

    1.19

    9.07

    0.02

    0.05

    0.1

    2.70

    3.95

    18

    合计

    84

    0.195

     

    17209.42

    43.02

     

    3.7

         

     

    此群落类型属于常绿阔叶林,成层现象明显,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地被层不发达,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甜槠栲、冬青林群落乔木层发育良好。乔木层盖度为75%,上层高度8-14米,主要树种有甜槠栲、冬青、山荔枝(Dendrobenthamia japonic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杜鹃(Rhododendron sp.)、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等,以甜槠栲、冬青占优势。乔木亚层除上述树种的较小树外,还有银色山矾(Symplocos subconnata)、海桐(Pittosporum adaphniphylloides)、长蕊杜鹃(Rhododendron stamineum)、青皮木(Schoepfia jasminodor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卫矛(Euonymus grandiflorus)、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鹅掌柴(Schefflera delavayi)、山胡椒(Lindera glauca)等常绿树种,高度3-6米,第二层与第一层林冠间有较大空隙,上下亚层的林冠几乎不相接,故可看到上层乔木的树干突出于下层树冠之上。灌木层主要有卫矛、川钓樟、拔葜、悬钩子、马桑等,盖度约20%。草本层有淫阳霍、鸢尾、荩草以及多种蕨类等,盖度为30%。

     

    1. 乌冈栎+云山青冈栎林(Quercus phillyraeoides + Cyclobalanopsis sessilifolia

     

    乌冈栎,属于壳斗科栎属,常绿灌木或多枝小乔木,高1-10米;小枝纤细,灰褐色,幼时有短绒毛,后渐无毛。本种因生长的环境不同,在山顶、山脊和人为干扰较频繁地方常生长成灌木状,在环境条件较好地方常生长成乔木,果实也较大。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和南部各省区,北至陕西均有分布。

    该群落类型分布于锯齿山一带,海拔1000米处。常见于两山脊之间的鞍部,土层厚度为20cm左右。乌冈栎多成丛生状,2-3株一丛,树冠浑圆,树种明显的占有一定的优势。乔木层树种较为丰富,优势种为乌冈栎、云山青冈,混生有马尾松、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黄杞(Engelhardia roxburghiana)、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等,高度6-12米,盖度70%;灌木层有香叶子(Lindera fragrans)、月月青(Itea ilicifolia)、闽粤蚊母树(Distylium chungii)、柔毛绣球(Hydrangea villosa)、尖叶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玉山竹(Yushania niitakayamensis)等,盖度为90%;草本层主要种为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铁盖蕨(Humata sp.)等。层间植物有蕊被忍冬(Lonicera gynochlamydea)、菝葜 (Smilax sp.)等。

     

    1. 青冈栎+化香林(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 + Platycarya strobilacea

     

    青冈栎,属于壳斗科栎属,因它的叶子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色,所以称之为”气象树”。幼树稍耐阴,大树喜光,为中性喜光树种;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是良好的园林观赏树种;木材坚硬,也可作材用树种。青冈栎为亚热带树种,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广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化香,属于胡桃科化香树属,为喜光性树种,落叶小乔木,树皮纵深裂,暗灰色;羽状复叶,穗状花序,果序呈球果状,直立枝端经久不落。产连云港、江浦等地,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落叶阔叶树种中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园林绿化中可作为点缀树种应用。

    该林型主要分布于石排一带的公路坎下,这一带岩石裸露。地势陡峻,坡度在50度以上,土壤厚度10-30cm不等。依据侵蚀形成的石隙,石阶的深浅而异。群落外貌常绿,季相变化不明显,树木高大,树冠波浪起伏。

    乔木层明显分为两层。第一层高8-12米,第二层高3-7米。上层林冠与下层林冠相接。总盖度为80-90%。树种组成较为丰富。优势树种为青冈栎、黄杞(Engelhardia roxburghiana)、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山合欢(Albizia kalkora)、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红翅槭(Acer fabri)等;下层含有以上种外还有笔罗子(Meliosma rigida)、革叶卫矛(Euonymus lecleri)、铜钱树(Paliurus hemsleyanus)、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红叶木姜子(Litsea rubescens)、大叶海桐(Pittosporum adaphniphylloides)等。林下较为空旷。灌木层盖度仅30-40%,以乔木层更新苗为主。另常有红毛悬钩子(Rubus sp.)、狭苞悬钩子(Rubus angustibracteatus)、粉羊蹄甲(Bauhinia glauca)、铁扫帚(Inddigofera bungeana)、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多叶花椒(Zanthoxylum multijugum)、粗毛玉叶金花(Mussaenda hirsutula)、粗叶木(Lasianthus tentaculatus)等,高1-2米。草本层较为稀疏,大多被裸露的岩石占据,仅散生有少量的莎草(Cayerus sp.)、虾脊兰(Calanthe discolor)、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沿阶草(Ophiopogon sp.)、葡状千里光(Senecio sp.)等。层间植物有蛇葡萄(Ampelopsis sinica)、千金藤(Stephania japonica)、铁线莲(Stephania japonica)、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等。

    青冈栎、化香林是一种较稳定的林分,其乔木层多数的常绿树种均能进行林下更新,使群落保持一种优势种不明显的状态。事实上随着地段不同,其结构和组成类似的林分重要值也跟着改变,也可能形成细叶青冈黄杞林或鹅耳枥、青冈栎林等。

     

    1. 多脉青冈+云贵鹅耳枥林(Cyclobalanopsis multiervis + Carpinus pubescens

     

    该群落类型主要分布于锯齿山一带谷底两侧的陆源碎屑岩山上,坡度60°以上,海拔高度700米地区。土层浅或无,地表湿润,多数地段为苔藓及其他草本植物覆盖,此群落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人为活动相对较少。外貌显得林冠连片、整齐。群落层次结构明星的可划分为三层,即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盖度为75%,上层高度8-15米,主要树种有多脉青冈、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狭叶润楠(Machilus rehderi)、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野茉莉(Styrax japonicus)、枇杷石柯(Lithocarpus eriopotryoides)等。以多脉青冈、鹅耳枥占优势。乔木二层除上述树种外,还有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绒毛山胡椒(Lindera glauca)、米碎花(Eurya chinensis)、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等常绿树种,高度3-6米,第二层与第一层林冠间有较大空隙,上下亚层的林冠几乎不相接,故可看到上层乔木的树干突出于下层树冠之上。灌木有大叶海桐(Pittosporum adaphniphylloides)、绿叶冠毛榕(Ficus gasparriniana)、悬钩子(Rubus sp.)等,盖度约20%。草本层为庐山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冷水花(Pilea notata)、周裂秋海棠(Begonia circumlobata)、溪边凤尾蕨(Pteris excelsa)、凤尾蕨(Pteris fauriei)以及多种苔藓等,盖度为80%。

     

    1. 小花木荷林(Schima parviflora

     

    小花木荷,当地又叫猪棕树,属于山茶科木荷属,为常绿高大乔木,树干通直,老树树皮呈龟纹状开裂,木材细,是当地居民目前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

    小花木荷林在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麻阳坝、岩头关一带,大多在土层深厚基岩露头较少的斜坡山地上,林分结构复杂,有较多大胸径常绿阔叶树,林下较多灌木,可见较多小花木荷幼树在其间,群落内小花木荷树种多成群聚散布成团状,此类群落环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主要栖息环境之一。

    木荷林的树冠常绿浑圆,林冠层紧密靠近,盖度多为85%,常为单优势树种,重要值居首位。小花木荷为主要优势种,覆盖度较大,分布较多大胸径乔木,林分可明显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高度15-20米,乔木层还分布有枫香(、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豹皮樟(Litsea coreana)、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胡秃子、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盐肤木(Rhus chinensis)、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等,此片林区分布较多大树,其中调查样方内小花木荷最大胸径可达42cm,丝栗栲最大胸径达38cm,黄连木最大胸径达68cm;灌木层高度1-3米,盖度20-40%,多为小花木荷幼树,主要树种有川桂、香叶树、山胡椒、朴树、毛桐等;草本层有卷柏、乌韭蕨、鱼腥草、莎草等。见用样地法所作的调查统计表(表6):

     

    小花木荷林重要值分析表表6

    样地号:13-9 海拔:745m 地点:麻阳坝盖度:85%日期:13年4月22日

    植物种名

    株数

    密度

    相对密度

    胸高断面积(cm2

    优势度

    相对优势度

    频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重要值序

    小花木荷

    61

    0.153

    76.25

    32307.26

    80.77

    81.25

    0.7

    30.43

    187.93

    1

    枫香

    7

    0.018

    8.75

    1439.47

    3.60

    3.62

    0.6

    26.09

    38.46

    2

    川桂

    4

    0.010

    5

    759.58

    1.90

    1.91

    0.3

    13.04

    19.95

    3

    黄连木

    1

    0.003

    1.25

    3631.68

    9.08

    9.13

    0.1

    4.35

    14.73

    4

    豹皮樟

    2

    0.005

    2.5

    19.8

    0.05

    0.05

    0.2

    8.70

    11.25

    5

    丝栗栲

    2

    0.005

    2.5

    1568.39

    3.92

    3.94

    0.1

    4.35

    10.79

    6

    胡秃子

    1

    0.003

    1.25

    15.9

    0.04

    0.04

    0.1

    4.35

    5.64

    7

    香叶树

    1

    0.003

    1.25

    13.85

    0.03

    0.03

    0.1

    4.35

    5.63

    8

    盐肤木

    1

    0.003

    1.25

    8.04

    0.02

    0.02

    0.1

    4.35

    5.62

    9

    合计

    80

    0.2

     

    39763.97

    99.41

     

    2.3

         

     

    1. 枫香+响叶杨林(Liquidambar formosana + Populus adenopoda

     

    枫香,属于金缕梅科枫香属落叶乔木植物,生于海拔220-2000米之常绿阔叶林中,也常见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深根性,主根粗长,抗风力强,不耐移植及修剪。喜温暖湿润气候,性喜光,幼树稍耐阴,耐干旱瘠薄土壤,不耐水涝。在湿润肥沃而深厚的红黄壤土上生长良好。黄河以北不能露地越冬,不耐盐碱及干旱。主产于秦岭、淮河以南各省区。

    枫香、响叶杨林是麻阳河保护区常见的一种森林群落,主要分布在山脊和较为平缓的斜坡上,由于当地居民不喜欢使用枫香树,从而枫香树被无意识的保留下来。在一些村寨周围,常保存有数十株大胸径枫香树组成的小面积群落。

    枫香、响叶杨林的结构十分简单。乔木层明显的可分为两个亚层,即第一亚层高20-25米,主要种为枫香,盖度为50-70%。枫香胸径35-50cm;第二个亚层高14米以下,主要伴生树种有响叶杨、马尾松、化香、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等。上下两层林冠之间不相连接而显得空旷。灌木层有八角枫、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油茶(Camellia oleifera)、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等,盖度为30-60%。草木层有苔草(Carex sp.)、蒿(Meconopsis sp.)、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蕨(Humata sp.)等。在麻阳河保护区,虽然枫香多处都有,但缺乏未受人为持续干扰的枫香林,仅在岩头关顶上路边以及贵阳坝等处见有集中分布点。

     

    1. 花榈木+丝栗栲林(Ormosia henryi Prain + Castanopsis fargesii

     

    花榈木,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红豆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6m,胸径可达40cm;花榈木是红豆树的一种,木材致密质重,纹理美丽,上等木材,可作轴承及细木家具用材。1999年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花榈木、丝栗栲林主要分布在山脊和较为平缓的斜坡上,在一些村寨周围,也可见小片面积的花榈木群落分布。见用样地法所作的调查统计表(表7):

     

    花榈木、丝栗栲林重要值分析表表7

    样地号:13-3 海拔:450m 地点:新景乡盖度:70%日期:13年4月20日

    植物种名

    株数

    密度

    相对密度

    胸高断面积(cm2

    优势度

    相对优势度

    频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重要值序

    花榈木

    29

    0.073

    50.88

    3600.36

    9.00

    29.20

    0.8

    32

    112.08

    1

    丝栗栲

    11

    0.028

    19.30

    4048.42

    10.12

    32.83

    0.5

    20

    72.13

    2

    枫香

    4

    0.01

    7.02

    2963.94

    7.41

    24.04

    0.3

    12

    43.06

    3

    山杜英

    2

    0.005

    3.51

    967.37

    2.42

    7.85

    0.1

    4

    15.35

    4

    青冈

    3

    0.008

    5.26

    197.14

    0.49

    1.60

    0.1

    4

    10.86

    5

    润楠

    2

    0.005

    3.51

    103.06

    0.26

    0.84

    0.1

    4

    8.34

    6

    猫儿刺

    1

    0.003

    1.75

    226.97

    0.57

    1.84

    0.1

    4

    7.60

    7

    油柿

    1

    0.003

    1.75

    162.86

    0.41

    1.32

    0.1

    4

    7.08

    8

    白蜡

    1

    0.003

    1.75

    30.19

    0.08

    0.24

    0.1

    4

    6.00

    9

    灯台树

    1

    0.003

    1.75

    13.85

    0.03

    0.11

    0.1

    4

    5.87

    10

    多脉青冈

    1

    0.003

    1.75

    9.08

    0.02

    0.07

    0.1

    4

    5.83

    11

    黄杞

    1

    0.003

    1.75

    7.07

    0.02

    0.06

    0.1

    4

    5.81

    12

    合计

    57

    0.143

     

    12330.31

    30.83

     

    2.5

         

     

    花榈木、丝栗栲林:林分的结构较简单。乔木层明显的可分为两个亚层,即第一亚层高15-18米,主要种为花榈木、丝栗栲、枫香,盖度为50-70%。花榈木最大胸径可达35cm枫香最大胸径可达55㎝;第二个亚层高6-10米,主要伴生树种有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青冈(Cyclobalanopsis sp.)、润楠(Machilus sp.)、猫儿刺(Ilex pernyi)、油柿(Diospyros oleifera )、白蜡(Fraxinus bungeana)、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多脉青冈、黄杞(Engelhardia roxburghiana)等。上下两层林冠之间不相连接而显得空旷。灌木层有黄杞、山胡椒、野桐等,盖度为30-60%。草木层有铁芒萁、荩草、狗脊蕨等。在麻阳河保护区,虽然花榈木多处都有,但常受到当地居民的干扰,故还是很少见有大量集中分布点的花榈木、丝栗栲群落。

     

    1. 鹅耳枥+黄连木林(Carpinus turczaninowii+Pistacia chinensis

     

    鹅耳枥,为桦木科鹅耳枥属乔木植物,该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余种,我国约30种,分布相当广泛。该类植物稍耐阴,喜肥沃湿润土壤,也耐干旱瘠薄。为著名园林观赏植物。

    该林型主要分布于红丝河一带陡峭的石灰岩山上的缝隙中,环境恶劣,岩石裸露,几乎完全无土壤,坡度在60度以上。群落内各种树种成小群聚散布成团状。盖度30%至70%不等。是黑叶猴主要栖息环境之一。乔木层高6-12米,优势树种为鹅耳枥、黄连木、细叶青冈,平均胸径8cm。黄连木最大为20cm,其他还有朴树(Celtis sinensis)、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枫香、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等。灌木层树种少,盖度20%,高1-3米。主要树种为樟叶荚蒾(Viburnumn sp.)、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青篱柴(Tirpitzia sinensis)等。层间植物常见有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草本植物偶见,十分稀少。

     

    1. 鹅耳枥+飞蛾槭+香叶树林(Carpinus turczaninowii + Acer oblongum+ Lindera communis

     

    润楠,属于樟科润楠属,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高8—20米,胸径可达70厘米,伞状树形,生于常绿阔叶林中,分布于海拔1000—1300米。润楠属约100余种,分布于东南亚或东亚,我国有68种。

    此林型是麻阳河保护区核心地带常见的一种森林类型,群落外貌季相变化明显,以落叶树种成分占优势,群落组成较为复杂。一般分布深切割沟谷两侧陡坡上。海拔为800米以下,土壤浅薄,岩石破碎,渗水性好,地表岩石堆积和露出超过70%,由于深切割河谷两边山体的遮挡,群落所处的环境较潮湿。据点分发十个样方数的调查统计含乔木树15种,具体见用样地法所作的调查统计表(表9):

    乔木层高度为5-12米,上下林冠互相交错连接,覆盖度可达70-80%,组成树种较为丰富主要为鹅耳枥、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飞蛾槭(Acer oblongum)、三峡槭(Acer wilsonii)、三角枫(Acer maximowiczii)、笔罗子(Meliosma rigida)、猴欢喜、红皮树(Neolitsea aurata)、珊瑚朴(Celtis julianae)、梾木(Swida macrophylla)、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a)、紫楠(Phoebe sheareri)、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等。灌木层盖度约为80%,高2.5米以下,主要植物有穗序鹅掌柴(Schefflera delavayi)、冬青(Ilex hylonoma)、女贞(Ligustrum lucidum)、枇杷(Eriobotrya bengalensis)、湖北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革叶卫矛(Euonymus lecleri)、荚蒾(Viburnumn sp.)、菝葜 (Smilax sp.)、川萼连蕊茶等。草本植物稀疏,覆盖度约20%,分布不均,主要有凤仙花(Impatiens sp.)、庐山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冷水花(Pilea sp.)、石韦(Pyrrosia porosa)、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莎草(Cayerus sp.)以及覆盖在岩石上的多种苔藓植物。

     

    1. 豹皮樟+化香+鹅耳枥林 Litsea coreana+latycarya strobilacea+Carpinus turczaninowii

     

    豹皮樟是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m.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山地杂木林或林缘及旷野、沟边。药用价值较高。

    豹皮樟+化香+鹅耳枥林主要分布于麻阳河保护区内大河坝一带,大多分布在土层深厚的斜坡山地上,分布面积较广,林分结构复杂,多为常绿阔叶树。群落内各种树种成小群聚散布成团状,盖度30%至70%不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主要栖息环境之一。见用样地法所作的调查统计表(表8):

     

    豹皮樟林重要值分析表表8

    样地号:13-8 海拔:1050m 地点:大河坝盖度:55%日期:13年4月22日

    植物种名

    株数

    密度

    相对密度

    胸高断面积(cm2

    优势度

    相对优势度

    频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重要值序

    豹皮樟

    47

    0.118

    40.52

    3654.31

    9.14

    26.76

    1

    22.73

    90.01

    1

    化香

    18

    0.045

    15.52

    1887.38

    4.72

    13.82

    0.5

    11.36

    40.70

    2

    鹅耳枥

    20

    0.050

    17.24

    1332.11

    3.33

    9.76

    0.6

    13.64

    40.63

    3

    栓皮栎

    7

    0.018

    6.03

    2458.72

    6.15

    18.01

    0.5

    11.36

    35.41

    4

    杉木

    5

    0.013

    4.31

    2098.24

    5.25

    15.37

    0.3

    6.82

    26.50

    5

    匙叶栎

    4

    0.010

    3.45

    768.11

    1.92

    5.63

    0.3

    6.82

    15.89

    6

    川钓樟

    5

    0.013

    4.31

    440.52

    1.10

    3.23

    0.3

    6.82

    14.35

    7

    刺楸

    3

    0.008

    2.59

    588.87

    1.47

    4.31

    0.2

    4.55

    11.44

    8

    香叶树

    2

    0.005

    1.72

    40.09

    0.10

    0.29

    0.2

    4.55

    6.56

    9

    枫香

    1

    0.003

    0.86

    143.14

    0.36

    1.05

    0.1

    2.27

    4.18

    10

    灯台树

    1

    0.003

    0.86

    126.68

    0.32

    0.93

    0.1

    2.27

    4.06

    11

    茶条果

    1

    0.003

    0.86

    98.52

    0.25

    0.72

    0.1

    2.27

    3.86

    12

    五裂槭

    1

    0.003

    0.86

    9.08

    0.02

    0.07

    0.1

    2.27

    3.20

    13

    四照花

    1

    0.003

    0.86

    8,04

    0.02

    0.06

    0.1

    2.27

    3.19

    14

    合计

    116

    0.290

     

    13653.81

    34.13

     

    4.4

         

     

    豹皮樟+化香+鹅耳枥林:豹皮樟为主要优势种,化香、鹅耳枥为次要优势种,此林型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高度10-14米,乔木层还分布有栓皮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匙叶栎(Quercus dolicholepis)、川钓樟(Lindera pulcherrima)、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枫香、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茶条果(Symplocos ernestii)、五裂槭(Acer oliverianum )、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等,乔木豹皮樟最大胸径可达22cm;灌木层高度1-3米,盖度20-40%,主要树种有山胡椒、川桂、鹅耳枥、拔葜、荚蒾等;草本层稀少,少量鱼腥草、荩草、莎草等。

     

    1. 樱+槭树林(Cerasus sp.+ Acer palmatum

     

    主要分布于老鹰岩、红丝河上游以及大河坝等处河谷两侧中部的斜坡上,坡度50度左右,土壤浅薄,岩石被碎,地表多为枯枝落叶和苔藓所盖,樱槭在这一带常见成小群聚状散布于林中。

    群落从外貌上看林冠不连接,破碎,上层常被砍伐做生活用材,如烧饭、农具等。从而组成简单,树种较少。林层结构可划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三个层次。乔木层高4-8米,覆盖度50-60%,樱槭明显是优势树种,同时还有红色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鹅耳枥、青冈(Cyclobalanopsis sp.)等。灌木层覆盖度60-80%,种类多,组成复杂,常见有榕(Ficus sp.)、红果黄肉楠(Actinodaphne cupularis)、香叶树、香叶子(Lindera fragrans)、雀儿舌头(Leptopus chinensis)、毛桐(Mallotus barbatus)、多叶花椒(Zanthoxylum multijugum)、蚬壳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土茯苓(Smilax glabra)、紫株烟管荚蒾(Viburnumn sp.)、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菝葜 (Smilax sp.)、悬钩子(Rubus sp.)以及少量的慈竹等。草本层有秋海棠(Begonia sp.)、山酢浆草(Oxalis acetosella)、仙鹤草(Agrimonia asiatica)、大花蓼(Polygonim macranthum)、沿阶草(Ophiopogon sp.)、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等。覆盖度为40-60%。层间植物有:五味子(Schisandra sp.)、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粉防已(Stephania tetrandra)、轮环藤(Cyclea racemosa)、清风藤(Sabia puberula)等。

     

    1. 银杏林(Ginkgo biloba

     

    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银杏科银杏属,为落叶乔木,胸径可达4,观赏价值极高。银杏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

    银杏在保护区边缘地带上兰家至锯齿山林场一带的村寨前后有较多的分布,其中在旋风垭村旁形成一定面积的优势群落,在1000m2样地内有银杏29株,其覆盖度为80-90%,林冠高度25-30米,胸径40-120厘米之间,银杏明显地为优势种,混生有乌柿(Diospyros cathayensis),林层结构仅可划分为乔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植物种类稀少,不形成盖度,主要为六月雪和悬钩子(Rubus sp.)等。草本层:覆盖度为50-70%,主要有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蒿(Meconopsis sp.)、蓼(Polygonum sp.)、蝎子草(Girardinia suborbiculata)、仙鹤草(Agrimonia asiatica)、蛇莓(Duchesnea indica)等。

     

    1. 盐肤木+响叶杨林( Rhus chinensis+Populus adenopoda

     

    盐肤木、响叶杨林分布于麻阳河锯齿山一带,较平缓的坡地上,海拔高度1150米左右。土层较浅,还有岩石裸露,多数地段为苔藓及其他草本植物覆盖,此群落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且距离居住区较远,人为活动相对较少,地面覆盖大量落叶,土壤肥沃。见用样地法所作的调查统计表(表9):

     

    盐肤木、响叶杨林重要值分析表表9

    样地号:13-12 海拔:1120m 地点:务川县锯齿山盖度:60%日期:13年4月23日

    植物种名

    株数

    密度

    相对密度

    胸高断面积(cm2

    优势度

    相对优势度

    频度

    相对频度

    重要值

    重要值序

    盐肤木

    34

    0.085

    27.87

    1401.67

    3.50

    37.70

    0.6

    12.24

    77.81

    1

    响叶杨

    14

    0.035

    11.48

    783.02

    1.96

    21.06

    0.9

    18.37

    50.90

    2

    马桑

    9

    0.023

    7.38

    511.74

    1.28

    13.76

    0.5

    10.20

    31.34

    3

    川钓樟

    13

    0.033

    10.66

    222.84

    0.56

    5.99

    0.5

    10.20

    26.85

    4

    火棘

    16

    0.040

    13.11

    121.32

    0.30

    3.26

    0.4

    8.16

    24.54

    5

    光皮桦

    6

    0.015

    4.92

    56.74

    0.14

    1.53

    0.4

    8.16

    14.61

    6

    润楠

    6

    0.015

    4.92

    55.5

    0.14

    1.49

    0.3

    6.12

    12.53

    7

    皂柳

    3

    0.008

    2.46

    91.09

    0.23

    2.45

    0.2

    4.08

    8.99

    8

    香叶子

    5

    0.013

    4.10

    36.18

    0.09

    0.97

    0.1

    2.04

    7.11

    9

    山槐

    1

    0.003

    0.82

    130.7

    0.33

    3.52

    0.1

    2.04

    6.38

    10

    灯台树

    2

    0.005

    1.64

    71.67

    0.18

    1.93

    0.1

    2.04

    5.61

    11

    算盘子

    3

    0.008

    2.46

    29.48

    0.07

    0.79

    0.1

    2.04

    5.29

    12

    香叶树

    2

    0.005

    1.64

    53.19

    0.13

    1.43

    0.1

    2.04

    5.11

    13

    野花椒

    2

    0.005

    1.64

    22.12

    0.06

    0.59

    0.1

    2.04

    4.28

    14

    樟树

    2

    0.005

    1.64

    16.78

    0.04

    0.45

    0.1

    2.04

    4.13

    15

    石栎

    1

    0.003

    0.82

    44.18

    0.11

    1.19

    0.1

    2.04

    4.05

    16

    毛叶木姜子

    1

    0.003

    0.82

    40.71

    0.10

    1.09

    0.1

    2.04

    3.96

    17

    鞘柄木

    1

    0.003

    0.82

    21.24

    0.05

    0.57

    0.1

    2.04

    3.43

    18

    丝栗栲

    1

    0.003

    0.82

    8.04

    0.02

    0.22

    0.1

    2.04

    3.08

    19

     

    122

    0.305

     

    3718.21

    9.30

     

    4.9

         

     

    盐肤木、响叶杨林:群落为落叶林,乔木层盖度为60%,上层高度4-9米,主要树种有盐肤木(Rhus chinensis)、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川钓樟(Lindera pulcherrim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润楠、皂柳( Salix wallichiana)、香叶子(Lindera fragrans)、香叶树、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等。灌木层与乔木下层连接,主要有一些乔木层幼树、以及悬钩子、拔葜、弥猴桃、荚蒾等组成,盖度0.2。草本层0.4,主要有狗脊蕨、荩草、莎草、马鞭草、蒿(Meconopsis sp.)、蓼(Polygonum sp.)等。

    22 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林

    该群落主要是由残坡积母质上原常绿阔叶林破坏后产生的次生林。该群落郁闭度0.5.群落高度5-6米,以光皮桦占优势,伴生树种还有响叶杨、楤木、水红木等。灌木层主要有西南绣球、拔葜、马桑、绣线菊、悬钩子、山胡椒、盐肤木等。草本层盖度0.5,高度0.6米,主要有莎草、荩草、鸢尾等。

    Ⅲ竹林

    23 鞘柄木(Torricellia tilifolia)

    该群落主要分布在溪沟边,形成一种小群居分布,群落高度4-5米,鞘柄木以丛生为主,平均一丛6-8株、盖度0.4.灌木主要有悬钩子、斜叶榕、荚蒾、菝葜、绣线菊等。草本有鸢尾、狗脊蕨、水丝蔴、莎草、紫萁等。

    Ⅲ竹林

    24慈竹林(Neosinocalamus affinis

    慈竹林主要分布于甘溪河老鹰岩等处,河谷两侧的斜坡上,以及山腰部的平台地上。石砾和裸露的岩石占70%,土层浅薄,厚度仅为10-20cm。

    慈竹林往往由慈竹组成单优群落。慈竹呈丛生状,散布于石隙、石槽中以及半山台地上。除台地上可形成竹径4-8cm,10-25株一丛的群落,覆盖度可达80-90%外,其余由于人为活动和放牧及其他原因的作用,群落内植株密度小,总盖度仅为40-60%。

    竹林结构简单,多为单层,一般高3.5-6米,杆径3-4cm,10-25株一丛,每亩株数3500-4500株,林内常混生有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樱(Cerasus serrulata)、枇杷(Eriobotrya bengalensis)、毛桐(Mallotus barbatus)等。林下灌木层发育差,常见有:悬钩子(Rubus sp.)、榕(Ficus sp.)、荚蒾(Viburnumn sp.)、菝葜 (Smilax sp.)等。草本有蓼(Polygonum sp.)、大蝎久子草、水丝麻、香薷(Elsholtzia ciliata)、大序莎草等。

    慈竹林由于受牧牛、放羊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和竹林较老的原因,多处地段有生长不良的表现,出现竹杆断裂,杆径小,竹杆基部残存的丛生竹杆较多,竹林更新差等现象。

     

    25黔竹林(Dendrocalamus tsiangii

     

    黔竹林在麻阳河保护区分布于大河坝一带的河谷中,石排一带亦有分布,它不像慈竹那样能形成一定面积的单优群落,只能在小面积内组成优势群落。分布环境多见于潮湿地和溪边。

    黔竹林一般高8-10米,杆径4-6cm,丛生,一丛10-20株。林层结构简单,林冠多为单层,林内常混有:阔瓣白兰花(Michelia platypetala)、宜昌润楠、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光叶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林下灌木层有变叶榕(Ficus variolosa),柔毛绣球(Hydrangea villosa)、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蚬壳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龙飞掌血、蔓胡颓子(Elaeagnus glabra)等。草本层有周裂秋海棠(Begonia circumlobata)、中华青荚叶(Helwingia chinensis)、葡状千里光(Senecio sp.)、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和多种蕨。

     

    26爬竹林(Drepanostachyum scandeus

     

    爬竹林仅分布于锯齿山的大河坝一带,海拔高度800米。多见于河沟两侧由河漫滩发育的河边阶地上和沟两侧斜坡的下部。土壤沙壤质,砂石含量多。

    爬竹林高2-6米,分布于砾石含量多的地段的竹株,径较细,为5-10mm,其他则达0.8-3cm,竹杆向下倾斜,上部藤状下挂。每亩株数约300-500株。林层结构简单,仅为单层,除爬竹外,偶见混杂有:红翅槭(Acer lucidum)、山矾(Symplocos sumuntia)、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等。林下灌木草层不发达,疏生有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筐条菝葜(Smilax sp.)、野紫苏(Perilla frutescens)、悬钩子(Rubus sp.)等。草本层有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扁穗莎草(Cayerus compressus)、冷水花(Pilea sp.)、庐山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凤尾蕨(Pteris sp.)、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以及多种苔藓植物。

     

    27毛环方竹林(Chimonobambusa hirtinoda

     

    毛环方竹林分布于红丝河谷底两侧斜坡上,海拔高度为600米,常见沿河沟两侧形成连片的带状分布。有时在其他林下形成背景化。其竹子高度1.5-2.5米,杆径0.5=10mm,密集度大,每平方米毛环方竹树可达110米。

    河沟两侧阶地上的毛环方竹往往能够成独立的群落类型,而分布于两侧斜坡上的方竹则为其他乔木林下灌木层的组成,在林下往往形成单优种。毛环方竹的林层结构简单,种类组成单一、混杂的其他灌木树种在竹林中呈星散状分布,有时集中分布于林缘,一般常见的有大果菝葜(Smilax sp.)、揽绿粗叶木(Lasianthus tentaculatus)、兴山蜡树(Ligustrum henryi)、小花八角枫(Alangium faberi)、月月红(Ardisia faberi)、中华青荚叶(Helwingia chinensis)、蚬壳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等。林下草本层植物种类少,稀疏,常见的有葡状千里光(Senecio sp.)、沿阶草(Ophiopogon sp.)、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扁穗莎草(Cayerus compressus)、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金黄凤仙花(Impatiens xanthina)等。

     

    28方竹林(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方竹林分布于锯齿山的大罗湾一带,海拔高度800米左右。坡度40-50度的斜坡,土壤为黄棕壤,厚度20-40cm,杆高2.5-4米,杆径1-3.5米,常形成连片的分布,密集度大,每平方米竹杆树约为12株左右。

    方竹在这里均分布与林下,所以从群落整体性来看,并没有构成独立的群落类型,它的上层为枇杷石栎(Lithocarpus eriopotryoides)、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sp.)、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等,覆盖度60-80%。从而方竹实际上只是其他类型乔木层中的优势种之一。竹冠集中出现在乔木中的第二亚层,成为单优种。其他乔木树种仅少数在这一层分布,除上述种外还有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桃叶黄杨(Buxus henryi)等,灌木层发育差,有少量悬钩子(Rubus sp.)、巫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wushanica)、异叶花椒(Zanthoxylum ovalifolium)、尾叶远志(Polygala caudata)、银果胡颓子(Elaeagnus magna)、菝葜 (Smilax sp.)、等。草本有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扁穗莎草(Cayerus compressus)、多刺天门冬(Asparagus myriacanthus)、仙鹤草(Agrimonia asiatica)、川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毛轴碎米蕨(Cheilosoria chusana)等。

    方竹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一方面它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上,从而给多种草食动物和鸟类提供了理想的隐蔽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潜在的经济植物资源,在贵州桐梓县的白箐银杉保护区,对方竹笋已开发利用,成为当地保护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有的年收入上万元,同时还出口换取外汇。锯齿山一带的大片方竹林,应积极地引导和组织当地群众开展合理的利用。

     

    Ⅳ灌丛

     

    29粉叶黄栌、乌冈栎灌丛

     

    粉叶黄栌乌冈栎灌丛分布于锯齿山海拔1050米左右的山顶台地上、环境开阔向阳,地表岩石裸露占50%,土壤贫瘠干燥并浅薄,仅2cm厚,总覆盖达80-90%。

    粉叶黄栌乌冈栎灌丛由于生长环境恶劣,使乔木树种生长缓慢,加上其他机械作用如风等造成植株矮化,弯曲。该群落为原生性,灌丛高度1.2-1.7米,林层结构和种类组成均简单,主要的组成有粉叶黄栌(Cotinus coggygria)、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铁冬青(Ilex rotunda)、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等。据5*4m2的样方统计,样方内有粉叶黄栌50株、乌冈栎10株、铁冬青3株、刺柏5株,粉叶黄栌和乌冈栎明显为优势种。林下草本植物稀少,仅见莎草(Cayerus sp.)和苔藓植物,其覆盖度为50%,

    30白栎、金樱子灌丛

    白栎、金樱子灌丛分布于土地坳、黄土等处,群落所在环境一般为距村寨很近的向阳山坡,土壤为酸性黄壤,土层厚度20-50cm。总覆盖度约为80%,灌木层高1.5米,白栎和金樱子占明显优势。其他种有:山胡椒(Lindera glauca)、铁扫帚(Inddigofera bungeana)、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等。草木层有:甜茅(Glyceria acutiflora)、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蕨(Humata sp.)等。

     

    31火棘、悬钩子灌丛

     

    主要分布于保护区内人为活动较频繁的水沟边和常放牧的山坡上。地势平缓,坡度为0-30°,土壤多为钙质土,土层厚度10-20cm,含粗砾石,母岩裸露30-70%,覆盖度60-80%。灌木层高1.5米。火棘、悬钩子为明显的优势种,其他常见种类有:山蚂蟥(Desmodium concinnum)、湖北算盘子(Glochidion wilsonii)、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亮叶鼠李(Rhamnus hemsleyana)等。草本植物常见有朝天罐(Osbeckia opipara)、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olora)、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蛇莓(Duchesnea indica)等。

     

    32甜茅灌草丛

     

    分布于红丝河、老鹰岩等处沟顶上的坡地上,面积较小,一般为40-50个平方,有时仅十个平方米左右,是山火后的遗物。甜茅背景化、高30cm,有悬钩子(Rubus sp.)、宽条菝葜 (Smilax sp.)混生。其他草本植物有:火绒草(Leontopodium calocephalum)、蒿(Artemisia sp.)等。

     

    33冷水花、蕨灌草丛

     

    分布于锯齿山的大河坝一带沟底潮湿的断臂上,海拔高度610米,坡度90°。环境为终年积水、透水的石缝和凸起的石阶上。分布于斜坡面积一般多为100多个平方米,但垂直投影面积10平米的陡壁上,覆盖度为70-90%,种类组成丰富、复杂。有西南冷水花(Pilea plataniflora)和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耳蕨(Polystichum sp.)等多种蕨类植物和虎耳草(Saxifraga sp.),在局部地段秋海棠成为明显的优势种。其他还有报春花科的四块瓦,楼梯草。地表被苔藓覆盖。

     

    34薄柱草、石菖蒲灌草丛

     

    在大河坝的沟底潮湿地带的岩石上,或出于水面的石块上,常见满不薄柱草,往往形成2-3平方米和周围有间断分隔的纯薄柱草小群落,有少部分在靠岸边的石块上,薄柱草与其他一些湿生植物混生,形成以薄柱草、石菖蒲为优势的植物群落。主要种有:薄柱草(Nertera sinensis)、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凤尾蕨(Pteris sp.)、莎草(Cayerus sp.)以及苔藓植物等,其他种偶见有十大功劳等。

     

    35芦竹灌丛

     

    分布于思渠等处的河谷地带上和谷底两侧的斜坡上。海拔高度为300米左右的地带,土壤砂壤质,砾石含量较多。地下水位较高。芦竹高2-3米,成小群聚分布。芦竹为明显的优势种,还混生有水麻(Boehmeria penduliflora)、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白簕(Acanthopanax trifoliatus)、十大功劳(Mahonia eurybracteata)等。草本植物稀少,一般常见的有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凤仙花(Impatiens sp.)等。

     

    36棕竹、南天竹灌丛

     

    在麻阳河保护区内,棕竹主要分布于石排至思渠一带,河谷两侧的石灰岩上,海拔高度250-350米,土壤为黑色石灰土,土层10-20cm,坡度30-50°。棕竹高1-2.5米,长10-20株成小群聚分布,覆盖度可达60-70%。棕竹明显为优势种。由于棕竹成小群聚的分布,常在群聚之间出现一些石峰、石茅控制的空地,因而棕竹灌丛的外貌形成不连贯,在空旷的地带常嵌入成丛的南天竹,有的地带嵌入的南天竹会控制2-3平方米范围,南天竹虽然植株较矮,但多生长于露头石灰岩石峰、石茅顶部或上部,故从外貌看,常形成棕竹、南天竹优势群落,群落内由于土层瘠薄石峰裸露生境显得干燥,常有阳性植物混生。如云实(Caesalpinia decapetala)、悬钩子(Rubus sp.)、羊蹄甲(bauhinia sp.)、黄荆(Vitex negundo)以及芭茅(Miscanthus sinensis)等。林下草本有: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贯众(Cyrtomium fortunei)、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等。

     

    五、小结与建议

     

    (1)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森林群落类型多样,为黑叶猴等动物活动提供理想的场所。

    (2)保护区森林植被明显地具有次生性。区内具有不同演替阶段,在喀斯特山地,由于土层浅薄,在山脊、山上部,保留了相当完好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如豹皮樟+化香+鹅耳枥林、乌岗栎林,人为干扰下,形成了粉叶黄栌、乌冈栎灌丛、火棘、悬钩子灌丛;而在残坡积母质的黄壤上,在局部地段保留了以栲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大部分地区则为演替中的栓皮栎、麻栎林,以及响叶杨、光皮桦、枫香林等,它们大部分是在人们长期经营和干扰下顺向演替和逆向演替交织进行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产物,如乱砍滥伐、自然灾害、向山要地和人为定向抚育某一树种而砍伐其他树种等方式,其结果就构成了该地区目前大多半自然半人工的森林群落。

    (3)生物气候条件优越,森林植被恢复快。保护区自成立以来,由于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在林缘出现了很多次生林带,林业用地面积也还在逐年增加。由于该地区较好的气候条件,自然植被恢复较容易,森林群落的顺向演替速度有所加快。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森林生态环境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具有部分干扰情况,故保护和培育应作为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常规性工作来做。

    (4)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可及性较差。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其间分布的居民干扰、再加上许多森林生长于悬崖峭壁,这给保护区的管理和科研带来了巨大困难,特别是森林火灾的控制、森林样地监测等方面具有极大考验。

    (5)珍稀植物种类多,区内分布广。保护区的森林群落中具有一些野生珍稀的植物种群,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这对研究植物的种群结构、生态系统经营、”近自然”林业等提供了特有的环境场所。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双喜,张磊,等,森林群落类型,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77-96,贵州科技出版社,2012

    [2]孙敦渊,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植被,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87-102,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

    [3]吴志文,谢双喜,等,贵州望谟苏铁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研究,贵州望谟苏铁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54-65,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

    [4]谢双喜,喻理飞,等,大沙河自然保护区[M].贵阳科技出版社,2006

    [5]中国森林编辑委员会.中国森林(第3卷.阔叶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6]吴征镒,等,中国植被,科学出版社,1980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