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考察报告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考察报告

高华端 李园玥 罗忠志

(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阳,550025)

摘要: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位于杨子准地台边缘,是川、鄂、黔、湘侏罗山式褶皱带的组成部分。保护区属典型的舒缓开阔背斜,断层较为发育,且多与主要构造线走向一致。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及三叠系,岩性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砂页岩及少量煤系地层。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区内地貌类型以河谷地貌及岩溶地貌为主,河谷发育受断层控制,常常为断层谷、断层崖及三角面山等构造地形,为保护区水文条件及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必需的本底条件。

关键词:沿河县;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

The Survey Report on Geologic -Geomorphological Conditions of Mayanghe Nature Reserve in Yanhe County

Gao Huaduan, Li Yuanyue, Luo Zhongzhi

(Forestry College of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ABSTRACT: Mayang River nature reserve is located on the edge of Yangtze para-platform, which is a part dwarf type belt of folded strata in Sichuan-Hubei-Guizhou-Hunan provinces. The reserve belong to typical relieve anticline. The faults were well developed and the trend is same as the main tectonic line. The exposure stratum are mainly Cambrian System, Ordovician System, Silurian System, Permian System and Triassic System.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are limestone, dolomite, sandstone, shale and small part coal measure strata. Affected by the geologic condition, the geomorphic types are mainly river valley landform and karst landform. The river valleys are controlled by faults, which are usually showed as fault valleys, fault scarps and triangular facets etc. , and provide the necessary background conditions for the hydrology and biodiversity.

Key Words: Yanhe County; Mayang River; Presbytis francoisi

Nature Reserve;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沿河县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位于黔东北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及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涉及两县部分范围,距沿河县城24公里,属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8°3′58″—108°19′45″;北纬28°37′30″—28°54′20″。总面积31 113公顷,其中核心区10543 公顷,缓冲区面积15022 公顷,实验区面积5548 公顷。区内最高海拔1441M,位于桃子园附近,最低点位于保护区内洪渡河下游公溪口(海拔290M)及麻阳河下游思渠镇附近汇入乌江的暗溪口(海拔290M)。

保护区热量高、雨量充沛、冬凉夏热,年平均降雨量1158.7mm,年平均气温16.7℃,属典型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

1 区域地质特点

1.1 地质构造

麻阳河保护区位于大娄山脉北东,主要分布于乌江的两条支流,麻阳河和洪渡河的深切割沿岸地带。麻阳河、洪渡河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块边缘,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和奥陶系,在思渠镇附近分布有部分三叠系地层(图1),地层出露多为连续沉积。

在区域构造上,属典型的隔槽式褶皱(图2)。保护区主体是一舒缓开阔的背斜构造(金鸡岭背斜),核部为寒武系地层,翼部为奥陶系地层。保护区东部边缘部分,思渠一带及乌江属紧密狭窄的向斜,整体上褶皱构造呈SSW-NNE向的长条形平行走向。

金鸡岭背斜是一轴面东倾的斜歪褶皱,轴向20-30°,跨度10-20KM。核算部地层较缓(照片1、2),两翼地层产状倾角不一,东缓西陡:东翼倾角一般为10-20°,西翼为50-60°。


 

 

 

 

 

 

保护区内断层较为发育,整体走向与褶皱一致,呈SSW-NNE向。在背斜核部形成明显的断裂地形及局部次级构造(照片3、4),如焦坝、七科坝等地。



 

 

 

 

 

 

 

 

 

1.2 地层岩性

1.2.1 地层

保护区内主要出露寒武系(Î)、奥陶系(O)、志留系(S)、二叠系(P)和三叠系(T)地层。其中,区内绝大部分分布寒武系,仅在边缘分布少量二叠系及三叠系(见图1)。

各套地层从新到老顺序如下:

一、三叠系:

T2g:关岭组:灰、浅灰色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与紫红色泥岩、砂岩不等厚互层,未见泉水点。厚度:1200M。

T1yn:永宁镇组:浅灰带肉红色上部厚层、下部薄至中厚层灰岩夹白云岩及角砾状白云岩。厚度:513-602M。

T1y:夜郎组:浅灰色灰岩,上部20米为紫红色页岩。厚度:309-372M。

二、二叠系:

P2:龙潭组、长兴组:煤系地层,砂页岩、泥岩夹煤层。厚度:160-202M。

P1: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劣质煤层、深灰及浅灰色燧石灰岩。岩溶发育。厚度:363-432M。

三、志留系:

S1-3:志留系上中下统:上部为灰绿、黄绿并相间有紫红色泥岩、页岩,夹薄层砂岩。下部以页岩夹砂岩和灰岩为主。最大厚度:1800M。

四、奥陶系:

O2+3,O2sh+b:十字铺组、宝塔组:石灰岩;厚度:70M。

O1d:大湾组(相当于湄潭组):以页岩为主,夹砂岩及灰岩。厚度:238-297M。

O1h:红花园组:灰色含量生物灰岩。厚度:43-139M。

O1t:桐梓组;O1n:南津关组:深灰色白云岩。厚度:146-228M。

Î3m:毛田组: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不等厚互层。岩溶发育,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厚度:73-200M。

Î3h:后坝组;Î3g:耿家店组:为厚层细粒白云岩,岩溶不发育,地下水以岩溶裂隙水为主。厚度:333-515M

Î2p:平井组:薄至中层微粒白云岩,岩溶不发育,地下水以岩溶裂隙水为主。厚度:225-515M。

Î2g:高台组:灰色薄层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岩溶发育,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厚度:200M。

Î1sl:石冷水组:上部灰色薄层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中下部为灰色灰岩。岩溶发育,以岩溶洞穴水为主。厚度:210-307M。

1.2.2 岩性特征

保护区内岩石类型均为沉积岩,主要有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石灰岩、砂页岩及煤系地层为主。整体上,碳酸盐岩构成了保护区的主体构架(照片5、6),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

 

 

 

 

 

 

通过对保护区岩石样品的取样分析(见图3),其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在岩石化学成分方面,主要以碳酸盐为主,没有表现出特殊的化学成分特征。

 

 

 

 

 

 

 

 

 

 

 

表1、岩石样品化学成分分析表

 

 

样品

编号

小地名



拔(M

地层产状

地层代号

CaO

(%) 

MgO

(%)

CO2

(%)

Fe2O3

(%)

SiO2

(%)

Al2O3

(%)



(%)

Y01

岩头关

白云岩

515.20

111<22

2P

31.25

18.35

45.68

0.52

0.56

3.58

0.06

Y02

岩头关

白云岩

740.00

108<24

3g

36.75

25.18

34.93

0.25

1.28

1.24

0.37

Y03


白云岩

360.00

125<46

T2g

39.67

26.14

33.28

0.04

0.36

0.41

0.1

Y04

泡木坳

白云岩

1160.00

143<27

2P

43.16

19.64

32.11

0.87

2.13

1.54

0.55

Y05


白云岩

1150.00

121<15

2g

35.33

23.13

32.65

1.12

5.23

2.11

0.43

2 地貌特征

麻阳河保护区处于大娄山脉北东段,区域地貌属黔北中山峡谷。由于整体受褶皱和断裂构造的控制,区内形成了碳酸岩山地、断层地貌、河谷地貌及岩溶地貌的组合(见图4)。地貌类型多样,景观奇特,为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貌环境。

区内地形分布高差大,切割强烈,多数山峰海拔在1000-1300m之间,个别可达1400m以上。最高海拔1441m,位于桃子园附近,最低海拔290m,位于保护区内洪渡河下流公溪口及麻阳河下流思渠镇附近汇入乌江的暗溪口。

2.1 构造地貌

保护区形态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明显,山岭及主要河谷走向与构造线方向一致,沟谷陡崖常沿断层发育,形成典型的断层崖、断层谷(照片7、8)及单面山(照片9),致使区内地形破碎。单面山上顺向沟谷发育,比降小,与逆向的悬崖峭壁形成鲜明对比。

对照断层带的分布,洪渡河、兰字河、麻阳河以及暗溪河等均受断层的影响,形成”V”字型的断层峡谷。

 

 


 


 

 

 

 

 


 

 

 

 

 

 

 

 

 

2.2 河谷地貌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保护区侵蚀地貌为典型的河谷地貌,乌江及其支流多为深切河谷(照片10、11、12),两岸多碳酸岩岩溶化山体,地形险峻。构造、侵蚀、溶蚀与重力作用复合形成独特的河谷景观,河流明流、伏流交替出现,谷底狭窄,局部形成跌水瀑布。同时,在河间地块或分水岭处地形流水侵蚀强烈,常常形成有规律分布的脊状地形(照片13),丰富了保护区小生境类型。

 


 

 

 

 

 


 

 

 

 

 

2.3 岩溶地貌

保护区主体地层为寒武系的泥质白云岩、纯白云岩、泥灰岩、纯灰岩,外围边缘有小部分二叠系及三叠系的碎屑岩(砂页岩),因而全区以可溶性的碳酸盐岩为主,岩溶地貌普遍。另一方面,不同碳酸盐岩的泥质含量差异导致了其岩溶发育程度的不同,受地层分布的影响,条带状镶嵌的地层走向控制了岩溶地貌的发育空间分布特征,特别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走向的溶蚀槽谷坝地(见图4及照片14、15、16),如力家坝、长依坝、冉家坝、茅坝、上坝、下坝、肖家坝、七科坝、泡木坳、新房子等地,均为溶蚀槽谷坝地。全区广布岩溶地貌,峰丛地貌(照片17)形成了总体格局,洼地、漏斗、落水洞、地下暗河、石峰等溶蚀崩塌地貌分散在区内,构成了保护区系统的喀斯特景观。

由于保护区内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岩溶地貌区耕作活动导致了石漠化的加剧(照片18),形成水土流失、地表干旱,进而影响保护区生态环境,因而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管理意义重大。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地貌背景决定了景观的类型多样性,形成了如”国画石”这样的独特景观,也影响了各类生境的特征,为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提供了独特的环境条件,为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必要的本底资源。

 

参考文献

[1] 杨业勤, 等主编. 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

[2]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 贵州省区域地质志.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3]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 贵州省水文地质志.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4] 周政贤,等著. 茂兰喀斯特森林科学考察集.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5] 周政贤,姚茂森主编.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6] 喻理飞,李明日,谢双喜等主编.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0.

上一篇:
下一篇: